什么?后天就要开学了?!
寒假练字的KPI完成没?
速即拿出 《淳化阁帖》赶程度!
中王法帖之冠、“丛帖鼻祖”
《淳化阁帖》是宋太宗赵光义
于淳化三年(992年)底
命提真金不怕火内府秘阁崇拜历代名家墨迹法书
由翰林侍书王著选辑摹刻、椎拓
以赐赠大臣用以学习书道的拓印本
张开剩余80%△ 《淳化阁帖》每卷末刻“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模勒上石”篆书3行,故被沿袭成习冠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共十卷
收录历代君王、名臣、书道名家等
共103东说念主420帖的墨迹作品
纪录了先秦至隋唐1000多年的书道发展流程
字体涵盖篆、隶、楷、行、草多种
彰显了中国古代书道的变幻莫测和恢宏声威
是现有第一部对于中国书道史的大型图典
也被誉为中王法帖之冠、“丛帖鼻祖”
后世多位书道名家皆曾临习的“字帖”
法帖,即是双钩容貌
古代著名书道家的墨迹后
将其刻在石板或木板上
再拓印装裱成册
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
碑和帖的拓本是传播文化的弥留妙技之一
在原迹不易保存和秘不示东说念主的古代
刻帖施展了拓本传艺上风
促成了古代经典书道的流畅传习
赵孟𫖯、董其昌、王铎在内的
后世多位书道名家
皆曾临习《淳化阁帖》
赵孟𫖯在《淳化阁帖跋》中写说念
“书道之不丧,此帖之泽也”
可见《淳化阁帖》对后世产生的深切影响
历代摹刻、翻刻 如今版块繁密
率先,《淳化阁帖》刻于枣木板上
北宋仁宗庆积年间宫中不测火灾
《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焚毁殆尽
因此从南宋到明清
历代摹刻、翻刻时常,流传于今
产生了包括泉州本系统、国子监本系统
以及肃府本系统等很多不同的版块
△ 《淳化阁帖》清拓薛氏补刻本,青岛市博物馆藏。
青岛市博物馆藏《淳化阁帖》十余套
版块丰富
部分有题跋、图章等特等信息
其中 明潘允谅刻《淳化阁帖》十卷拓本
为明代潘允谅依据其所藏
南宋绍兴国子监本于万历十年(1582年)
翻刻刻石(世称五石山房本)之明拓本
拓印邃密,存世较少
入选第六批《国度特等古籍名录》
《淳化阁帖》
可谓古代书道的巅峰之作
它见证了书道艺术的传承
让咱们得以恍悟
穿越时空的书道之好意思
起首: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开体育
发布于:北京市